Nature友刊,自噬,焦亡和結核感染,你難道不想了解一下?
2020年4月24日,Cell Death & Disease上發表 了Deficiency in the autophagy modulator Dram1 exacerbates pyroptotic cell death of Mycobacteria-infected macrophages一文。主要講述了關于Dram1的缺乏加劇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巨噬細胞焦亡的故事。
DNA損傷調節自噬調節因子1(Dram1)是自噬和細胞死亡的應激誘導調節因子。Dram1與癌癥,心肌梗塞和傳染性疾病相關,但我們對該跨膜蛋白的分子和細胞功能了解甚少。 此前,研究者們認為Dram1可作為結核?。═B)的宿主抗性因子和宿主定向抗感染治療的潛在靶標。在這項研究中,制備了一個斑馬魚Dram1突變體,并使用一種在結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模型——海魚分枝桿菌(Mm)感染模型來研究Dram1功能喪失導致的影響。 與以前的敲低分析一致,Dram1突變增強了斑馬魚幼蟲對Mm的易感性。RNA測序揭示了Dram1缺乏對Mm感染期間代謝、免疫反應和細胞死亡途徑的主要影響,而在未感染條件下,對蛋白酶和代謝途徑的影響很小。
此外,未受處理的Dram1突變體未顯示明顯的自噬缺陷,但在不存在Dram1的情況下降低了Mm的自噬靶向性。Dram1突變體中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未受影響,但含Mm的囊泡的酸化作用大大降低,表明Dram1是吞噬體成熟所必需的。 通過體內成像觀察到Dram1缺陷型巨噬細胞不能在感染的早期階段限制Mm。由此導致的細菌感染量的增加可以通過敲除炎性胱天蛋白酶a(caspa)和加德明Eb(gsdmeb)來逆轉,這表明細胞焦亡是Dram1突變體中受Mm感染的巨噬細胞過早死亡的潛在機制。
總體而言,這些數據表明在不存在Dram1的情況下,由于含分枝桿菌的囊泡成熟度降低,細胞內封閉失敗以及受感染的巨噬細胞的焦亡,促進了斑馬魚幼蟲中分枝桿菌感染的傳播。這些結果表明Dram1在宿主對細胞內感染的抗性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其在自噬和細胞死亡的交叉點起作用。
該研究主要生物學靶標如下:
Target | Catalog No. |
Caspase3 | A626 |
Dram1 | M446 |
Optineurin | C702 |
p62 | C257 |
Actin beta | B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