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結核分枝桿菌脂磷酸酶劫持宿主泛素抑制細胞焦亡
2022年10月14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等研究人員合作在《科學》雜志發表了標題為“A bacterial phospholipid phosphatase inhibits host pyroptosis by hijacking ubiquitin.”的研究成果,發現一種細菌性磷脂磷酸酶通過劫持泛素抑制宿主的焦亡。炎癥小體(inflammasome)是近年來在哺乳動物免疫細胞中發現的一種多聚蛋白復合物,主要由胞質中的模式識別受體(如NLRP3和AIM2等)、凋亡相關斑點樣蛋白(ASC)及caspase-1前體蛋白(pro-caspase-1)組成。已有研究提示,炎癥小體—細胞焦亡通路在宿主抵抗Mtb等病原體感染過......
-
文獻解讀 |一種高效抑制劑S3-15可特異性抑制可溶性RANKL-RANK相互作用并治療骨質疏松癥
2022 年9 月12 日,中山大學藥物科學學院藥物發現研究中心Jun Xu 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Identification of a binding site on soluble RANKL that can be targeted to inhibit soluble RANK-RANKL interactions and treat osteoporosis”的文章,證實了一種高效抑制劑S3-15 可特異性抑制可溶性RANKL-RANK 相互作用,表現出抗骨質疏松作用而不引起免疫抑制。在這篇文章中,云克隆試劑盒【骨保護素(OPG)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SEA108Mu】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認可,榮登優秀國際期刊。研究介紹 蛋白質相......
-
肺動脈高壓機制研究新發現
肺動脈高壓(PAH)是一種致命的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血管重塑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終導致右心室(RV)肥大和衰竭。肺動脈的動態血管收縮、不利的結構重塑、纖維化和硬化是肺血管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內皮功能障礙、炎癥增加、血管生成失調、代謝紊亂、氧化應激和線粒體失調有助于疾病的進展。目前的治療主要通過擴張肺動脈來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但這些藥物并未抑制進行性肺血管病變,療效有限。因此,需要進一步探索PAH發生發展機制,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藥物。1.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成分在PAH中產生病理性中性粒細胞中性粒......
-
文獻解讀 | 可應用于靶向自傳遞和癌癥治療的多功能類套索自組裝抗癌肽
2022年9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加工過程重點實驗室Shi-Zhong Luo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題為“Computer-Aided Design of Lasso-like SelfAssembling Anticancer Peptide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for Targeted Self-Delivery and Cancer Treatments”的文章,利用計算機輔助方法設計了幾種具有多種功能的類套索自組裝抗癌肽。在這篇文章中,云克隆試劑盒【激肽釋放酶2(KLK2)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SED108Hu】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認可,榮登優秀國際期刊。研究簡介生物制品作為一種惡性腫瘤的替代治療方......
-
云克隆TGFb1活性蛋白
TGFb1是TGF-beta家族中,所占比例最高,活性最強的一種多功能細胞活性調節因子。能夠執行許多細胞功能,包括控制細胞生長,細胞增殖,細胞分化和凋亡。蛋白活性驗證為了測試TGFb1對細胞凋亡的影響。以每孔5000個細胞的密度將A549細胞接種到含有不同濃度的重組人TGF-b1蛋白的1%血清標準DMEM的96孔板中。倒置顯微鏡下觀察TGFb1作用48h后A549細胞增殖情況,如圖1所示。重組人TGF-b1孵育48h后,采用CCK-8法檢測細胞活力。結果如圖2所示。TGFb1明顯抑制A549細胞活力。(ED50=6.7ug/ml)TGFb1已被證實可與TGFb受體1、Decorin、LTBP1等結合......
-
腸道干細胞研究新發現
腸上皮是粘膜層的一部分,包含多種細胞類型,包括成熟分泌細胞、成熟吸收細胞、祖細胞/轉運擴增細胞和干細胞。腸道干細胞(ISC)負責整個生命過程中持續的上皮再生。腸上皮中的干細胞到子細胞的轉變被認為是一個高度動態和可塑性的過程。干細胞維持和分化為不同譜系是由周圍的微環境控制,包括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生態位。此外,在分子水平上,多種信號通路共同協調細胞間通訊以實現腸道的組織穩態,而這些級聯反應的失調通常與腸道疾病有關。因此,深入了解ISC和ISC生態位可能有助于對腸道疾病機制和干細胞再生的理解。1. 腸道菌群通過......
-
文獻解讀 | 缺氧和低溫上調轉鐵蛋白誘發高海拔地區的高凝血癥
2022年8月30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Ren Lai團隊在《Blood》上發表題為“Hypoxia and low temperature up-regulate transferrin to induce hypercoagulability at high altitude”的文章,表明低溫和缺氧上調轉鐵蛋白表達促進了高凝狀態。在這篇文章中,云克隆試劑盒【轉鐵蛋白(TF)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SEC036Hu/CEC036Mu;凝血酶原片段F1+2(F1+2)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SEA710Hu/SEA710Mu;凝血因子Ⅻ(F12)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SEA677Hu/SEA677Mu】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認可,榮登優秀國際期刊。......
-
黑色素瘤機制研究新發現
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類型,起源于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轉化。由于黑色素細胞分布相對廣泛,黑色素瘤可以無處不在,并可遷移到全身,包括皮膚、葡萄膜、粘膜、內耳和直腸等。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早期診斷、篩查方法和手術治療的改進以及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革命性進展,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但患者的預后,尤其是遠處轉移的患者,仍不樂觀。因此,探尋黑色素瘤發生發展機制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 人類黑色素瘤腦轉移的新見解黑色素瘤腦轉移(MBM)經常發生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但人們......